高速公路作为国家交通网络的主动脉,是支撑经济发展、促进区域协同的关键基础设施。根据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,其凭借全封闭、分车道、高时速的特性,承担着大规模、长距离的客货运输任务。近年来,我国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践,密集出台系列政策,推动高速公路行业向智慧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方向加速转型,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
“八五”计划到“九五”计划期间,国家层面明确实行以地方为主、国家为辅的建设方针,抓好国道主干线建设,重点发展沿海运输繁忙地带高速公路;“十五”计划到“十二五”计划期间,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铺设;“十三五”到“十四五”期间,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基础上进行扩容、改造,实现优化建设。
在国家层面,政策布局围绕基础设施升级、技术创新、绿色转型与多式联运融合展开。2023年6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步建设充电设施,既有服务区加速改造,推广大功率充电技术,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高速公路能源服务升级。
在技术创新领域,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IPv6技术应用于智慧公路建设,构建车路协同数据网络;2024年多部门联合鼓励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,为高速公路智能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。2025年,海关总署等部门提出完善高速路网布局,推广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,推动高速公路与航空、铁路等运输方式深度融合。
各省市结合区域特点,推出特色政策推动高速公路行业发展。广东省2025年发布的《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提出贯通“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”高速主骨架,推进京港澳、沈海等繁忙路段改扩建,全面提升出省通道通行能力。
在绿色转型方面,海南、云南等地明确2025年前实现高速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;天津、广东等地推动服务区光伏设施建设,打造零碳服务区。在文旅融合领域,山东、河北等地将高速服务区打造成旅游购物、休闲体验的新场景,拓展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。
当前政策体系正驱动高速公路行业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智慧化升级,车路协同、数字出行等技术加速落地;二是绿色低碳转型,新能源设施普及与低碳服务区建设成为重点;三是服务功能拓展,从单一运输通道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。未来,随着政策持续深化,高速公路将在提升运输效率、促进区域经济、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战略作用。